泰勒·斯威夫特曾回忆起她的歌曲《All You Had To Do Was Stay》的灵感来源时表示,是在一个尴尬的梦中得到的。2014年,在用2014年专辑《1989》迈向极高的超级巨星地位之际,斯威夫特曾告诉《时代》杂志,在梦中,她的前男友来到她家门口想要挽回她,她唯一能说的就是一个高音的“Stay”。
“那很像歌剧,”斯威夫特说。“我从梦中醒来,说着那个奇怪的部分录入我的手机,觉得我必须把它包含在某个地方,因为它太奇怪了不能不提。在流行音乐中,玩弄一些小奇怪的声音是很有趣的。”
我们许多伟大流行歌曲的灵感就是来自于奇怪或异样的东西。所以《All You Had To Do Was Stay》一直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,这实在令人惊讶。随着斯威夫特重新录制《1989》专辑发行,带来《红》歌曲的“泰勒版本”,九年后重新评估这首长期低估的歌曲正是时候。
当然,《All You Had To Do Was Stay》在《1989》中的位置也有其科学依据。斯威夫特粉丝称之为“第五轨道因素”。如果你看她的专辑,第五轨道的歌曲通常是整张专辑中最伤感且最具启发性的 – 通常最能体现专辑的主题和信息。在《Fearless》中是《White Horse》,在《Speak Now》中是《Dear John》,在《Red》中是《All Too Well》。列表还在继续,对于她2019年第七张专辑《Lover》(以《The Archer》作为第五轨道),斯威夫特也承认了这个明显的模式。
“我没有意识到我一直在这样做,但在制作专辑的过程中,我 guess我就是习惯性地把一首非常脆弱、个人、真诚和情感丰富的歌放在第五轨道,”斯威夫特曾表示。“所以因为你注意到了这个,我开始把那些非常真实、情感丰富、脆弱和个人的歌放在第五轨道。”
与流行观点相反,这也适用于《All You Had To Do Was Stay》。它是斯威夫特 discography 中最伤感的歌之一,但它采用的方式对那些一直关注她音乐的粉丝来说感觉很陌生。实际上,值得问问这是否是“主谋”自我宣称的策略举动。
与我们曾知道的乡村少女说再见,《1989》标志着斯威夫特正式进入流行领域。两年前的《红》我们已经听到了这方面的预兆,但这次转变的声音已经不容置疑:斯威夫特正在 chart 一条通向那种流行巨星地位的道路,其音乐将变得无处不在和渗透性强 – 你可以在卧室、妈妈的车里,甚至在舞池里都能听到。
在许多方面,这张专辑意在成为斯威夫特生活中轻快的流行音乐背景音轨。“Shake It Off”和“Blank Space”是对媒体狂欢的不以为然的回应,而“Welcome to New York”是对年轻成年生活的欣喜宣告,以及在充满可能性的世界中找到自己的立足点。即使最尖锐的歌曲“Bad Blood”,也还是保留着玩世不恭的感觉。但就像任何斯威夫特粉丝都知道的,没有痛苦就没有快乐。这就是《All You Had To Do Was Stay》发挥重要作用的地方。
也许这就是《1989》的妙处,也是斯威夫特的精妙之处。在脉冲般的合成器、鼓声和加工后的和声下,在叙事上,她试图传达的故事同样脆弱、切合实际和深刻。“像你这样的人总想要回到推开的爱,”“但像我这样的人在你说再见时就永远离开” – 一句话就能表达分手的复杂性:你可能会恨一个人却还想要他回来。人们如何在最好的意图下也能给对方带来最深的伤害。你如何通过舞蹈来释放悲伤,从那个人和有时自己身上。
宣泄有很多形式,来自你最不意料的地方。有时它很温柔安静,但也可以很大声引起骚动。通过《All You Had To Do Was Stay》,斯威夫特明确表示后者也是可以的 – 吵闹和表演也是可以的。这首歌的戏剧性,犀利的叙事和梦幻般的质量都无可挑剔地属于斯威夫特。同时,它也展示流行音乐的美妙之处:怎样从奇怪和疯狂的声音,你最尴尬的梦和故事中创造出具有戏剧性和大众性的作品。只要你给自己足够的空间去放肆和舞动。